穿越茫茫的草原、苍凉的戈壁,首列复兴号C891次列车稳稳地停靠在格尔木站台。
【资料图】
首列复兴号C891次列车停靠在格尔木站台。本文图片均由 澎湃新闻记者 刘璐 摄
距离青藏铁路开工建设已过去60多年,广袤的青藏高原先后迎来西格线、格拉线。今年7月1日,西宁至格尔木段(以下简称西格段)提质改造工程结束,青藏铁路正式进入动车时代。
作为曾经驻扎在青藏高原的铁道兵,7月1日,72岁的李春兰登上了西宁开往格尔木的首列复兴号C891次列车。当列车缓缓驶出青海西宁站时,李春兰满眼含泪,能亲眼见证复兴号列车飞驰在青藏高原上,她说这是激动的泪水。
青藏铁路西格段东起西宁站,向西途经湟源、海晏、乌兰、德令哈至格尔木站,全线运营里程829公里。西格段提质后,西宁至格尔木方向开行时速最快达到160公里,最快运行5小时30分,德令哈至西宁方向最快运行3小时29分。西宁、格尔木、德令哈进入5小时城市生活圈,为沿线近50万居民交通出行提供便利。
69岁的王静玉对西格线的提速深有感触。1984年西格段正式通车,家在德令哈的王静玉回忆,当时从德令哈坐车到西宁需要14个小时,而今坐复兴号只需要3个半小时,“过去想也不敢想。”
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藏集团公司)计划统计部副主任赵家兴表示,西格段提质后对完善青藏主轴大运量通道客运服务、促进沿线资源开发和产业升级、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重要意义。
“西宁到格尔木时间缩短了一半”
复兴号动车组列车首发当日,21岁的阿力玛和妈妈早早等在了检票口,她们将乘坐C891次列车从西宁站出发到格尔木下车。
阿力玛和妈妈在检票口等待检票。
阿力玛一家是蒙古族,家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对于即将乘坐的列车,阿力玛和妈妈非常期待。“之前乘坐火车最长超过10个小时,现在西宁到格尔木的时间缩短了一半。”说话时阿力玛高原红的脸蛋上透着些许青涩。
同样在检票口排队的李芸一家,也想在开通的当日赶赶时髦。“现在缩短到5个半小时,我们去格尔木游玩会更方便。”
青藏铁路进入动车时代,作为曾经的铁道兵,历史的见证者,李春兰向澎湃新闻记者讲述了过去的故事。
1958年9月,青藏铁路西格段开工建设。到1961年因青藏高原艰苦的自然环境和困难的施工条件等因素制约,青藏铁路建设项目被迫暂停。10多年后,随着国家经济和科技的发展,1974年青藏铁路建设工程再次启动。
李春兰坐在首列复兴号C891次列车上。
1973年21岁的李春兰,随铁道兵(第十师)5760部队驻扎到青海乌兰。“我19岁当兵,当时所在的部队正参与襄渝铁路建设,襄渝铁路通车后,我们师整体移到了青藏线上,当时国家下决心要修青藏线。”李春兰回忆,“我们修的就是西格段这条线。”
乌兰县地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东北部、青海湖流域西侧的柴达木盆地。
50年前的乌兰县城很小,只有一条街道。李春兰说:“当时的乌兰风沙很大,风一刮就满地黄土。师部机关在当地盖的都是平房,窗户虽然是双层的,但如果不在窗户上搭一层布单子,晚上睡觉的时候床上全是沙土。”
李春兰印象很深,“当时的青海湖有很多盐,因为盐不像尘土那么容易被吹起来,部队后来就用盐垫路。”
高海拔气候导致李春兰经常出现高反,1975年李春兰从部队复员,回到西安老家铁路局工作。
李春兰离开后,1976年22岁的王静玉从山东来到德令哈,跟随铁道兵5760部队下辖第四十六团在距离德令哈20多公里的尕海一带修建青藏铁路。
40多年过去了,青藏铁路西格段早已开通运营,王静玉也在德令哈娶妻生子。坐在西宁到德令哈首列复兴号列车上,他有些许激动,“如今这个速度,是过去怎么样也想象不到的,这50年来国家发展太快了。”
60岁的杨国兴是青藏公路格尔木中段的一名修路工人。和王静玉一样,他也在7月1日乘坐了首列复兴号C891次列车,始发西宁终点是格尔木。杨国兴介绍,他是互助土族自治县人,因为一直在格尔木地区工作,西格段开通以后,他经常坐火车在两地间往返。
杨国兴坐在首列复兴号C891次列车上。
“1984年以前(青海)是没有铁路的,1984年除了这趟车没有其他车。”西格段每一次提速杨国兴都记得,从最初时速80公里,到后面提速到120公里、140公里,再到现在的160公里。杨国兴说:“每一次提速改进我都能感受到,我真的很幸运。”
“西格段提质对青藏铁路建设意义重大”
2022年7月,西格段提质工程开工建设。
回顾建设过程,青藏集团公司西宁站指挥部技术施工部主任王庆安说:“西格段提质的重难点工程集中在环青海湖段。这段因为地下水比较丰富,造成路基的含水量高,含碱量大,且冬季持续时间长,早晚温差大,冬季路基不同程度的出现冻胀,夏季路基出现融化下沉甚至出现翻浆冒泥的现象,导致轨道出现变化,影响列车的行车安全和行驶速度。”
针对不同冻土路段广大建设者采取了不同的整治措施。王庆安举例,如对冻胀高度大于20毫米的严重冻害段采取挖除换填、微型盾构及横向渗沟的整治措施;对于冻胀高度15~20毫米的采用横向排水管的措施进行整治;对于因阴阳坡温差导致冻胀高度小于15毫米的,设置保温护道以消除温差,进而消除冻胀。
王庆安表示,青藏铁路西格段提质改造完成后,拉近了城市间的距离。同时,西格段也是青藏铁路重要的组成部分,西格段提质改造完善了青海、西藏两地间的货运主要通道。他说:“虽然西格段提质从时速140公里到160公里是一个小的改变,但对青藏铁路建设意义重大。”
首列复兴号C891次列车途经青海湖段。
作为西格段首批上线的动车组司机,郭斌在首发当日,驾驶C891次列车从西宁开往格尔木。首发前一天,郭斌说:“之前都是模拟演练,明天将有乘客正式搭乘,还是有点紧张。”
在此之前,郭斌曾是普速列车司机。2013年10月1日郭斌正式参加铁路工作,在西格段已工作10年,总走行公里数达629203公里。后被青藏集团公司西宁机务段抽调,参与西格段首批复兴号动车组司机培训。
驾驶复兴号列车,郭斌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先进。“不管是驾驶模式还是机械配备,配置都更高更完善。相较于以前的车型,操作更智能、更简洁,驾驶感受有很大提升。”
速度提高了,对驾驶员的要求也更高了。
“驾驶复兴号会要求驾驶员对速度的感知更敏感,比如在慢行区段、进出站,对速度的手动调控要更加细致。”郭斌解释,“时速从140公里提到160公里,速度上看并不是多么快速的提升,但对驾驶员来说速度的提高就是一个分水岭,对机车的操控,达速运行、制动都会有新的变化。”当前他面临的挑战是,不仅要在正点把乘客送到目的地,还要操控机车,使列车在运行途中更加平稳,让旅客有更舒适的乘车体验。
53岁的赵恩虎是青藏集团公司西宁车务段动车运用车间随车机械师,也是西格段复兴号动力集中动车组首发值乘人员之一。
他回忆,“以前值乘一趟格尔木至西宁需要24小时,还是22型车体,就是大家常说的绿皮车,设施设备非常简陋,超员是常有的事,冬天烧锅炉,夏天开电扇 ,经常是冬天一身黑,夏天一身汗。”
而今复兴号列车内空间宽敞明亮,设施配备齐全,早已不同往日。赵恩虎感慨:“能见证青藏铁路的发展我倍感荣幸,能担任首发随车机械师让我感觉使命光荣,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让复兴号安全飞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
近年来,我国综合国力的快速提升和青藏两省区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青藏铁路西格段的运能和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赵家兴表示,对西格段提质改造,是落实交通强国战略部署要求,扩大铁路运输有效供给的需要;是拓展高标准动车运输服务范围,实现国家“高铁红利”向西部欠发达地区纵深覆盖的需要。下一步,将加快构建对外快速铁路通道,强化铁路在青藏两省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骨干作用。
标签:
下一篇: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