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4月4日报道世界报业辛迪加网站3月30日发表题为《中国的世界秩序观》的文章,作者是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主任马克·伦纳德。全文摘编如下:
【资料图】
中国在过去几周非常成功。在中国的斡旋下,伊朗和沙特恢复了外交关系,中国提出了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和平方案。正如英国《经济学人》周刊所指出的那样,这些事件为“中国构想的世界”打开了一扇窗。与此同时,这在可能正走向战略死胡同的西方引起了重大反响。
毕竟,西方决策者逐渐达成的共识遵循的假设可能导致他们采取适得其反的行动。西方对中国所代表的挑战存在误解。
首先,世界上很多国家都不相信西方政府致力于维护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因为它们在诸多方面已经抛弃了这种秩序。在许多全球南方国家看来,西方国家经常为了自身利益修改国际规则和制度。
第二个假设更成问题。美国总统拜登坚称,世界分为所谓“民主国家”和“独裁国家”,应该说服或者迫使处于中间地带的国家选边站。但大多数国家拒绝接受这一理念,而是认为世界正走向更深层的分裂和多极化。
因此,第三个假设也存在缺陷。我们之所以无法让其他国家相信俄罗斯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是错误的,不是因为我们不够具有说服力,而是因为它们与我们的利益不同。无论西方怎么说,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并不认为俄乌冲突是一个关乎存亡的威胁。
拜登和其他西方领导人担心中国的崛起将颠覆西方主导的全球秩序,对于他们来说,最好的回应是让所谓“民主国家”团结一致,对抗中国,以维护自己的优势。
而中国的战略是支持非西方世界对选择权和不结盟的向往。它将自己打造成这些原则的捍卫者,并基于各国摆脱西方支配的能力提出了一种不同的理念。
这两种愿景之间的竞争是不对称的。美国押注于一个两极分化的世界,而中国正在全力推进一个更加多极化的世界。中国的目标不是取代美国,而是被希望拥有更大发言权的发展中国家视为朋友和盟友。
中国正确地认为,21世纪全球政治的决定性主题是主权,而非对更强大盟友的敬重。
考虑到中国的战略,西方决策者应该调整策略。与其对非西方国家进行说教(或恫吓),他们更应承认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利益,而且这些利益并不总是与西方的利益完全一致。他们必须接受,异质性是结构性事实,而非需要解决的问题。
如果少点对其他国家该如何处理事务的说教,而是把它们当作拥有自己的优先事项的主权行为体,那么西方仍然可以在具体的全球问题上带来建设性的改变,甚至可能会在此过程中获得一些新的支持者。
要想提出一个足以匹敌中国世界秩序愿景的方案,西方就必须停止要求其他国家捍卫现有秩序,而是着手招募伙伴,共同打造新的愿景。
责编:庄鹏泽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