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在社区“宝宝屋”玩乐。 江宁路街道供图
让家长足不出小区就可以随手“寄”娃,作为上海市民心工程的“家门口的宝宝屋”,让更多的上海宝妈宝爸们竖起了大拇指。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宝宝屋”的名称来源是沪语谐音“抱抱我”,寓意着要给予最柔软的群体以最温柔的呵护。
2022年9月,上海市静安区江宁路街道率先在全市启动嵌入式、标准化社区“宝宝屋”建设。位于江宁路街道党群中心的“宝宝屋”,敞亮的房间干净整洁、摆放着各种益智玩具和小型娱乐设施。小朋友们在专业育儿师的带领下,搭积木、做游戏。
吴江幼儿园“宝宝屋”。 上海静安区供图
2023年3月8日,静安区的第四家“宝宝屋”——吴江幼儿园社区“宝宝屋”正式揭牌。江宁路街道办事处主任余文君介绍,“家门口的宝宝屋”,不仅是开给孩子的,还是开给家长的。不仅为宝宝们提供每年12次免费托育服务,同时为家长们提供每年免费12次科学育儿指导。
同时,静安区社区“宝宝屋”2.0版建设在江宁路街道正式启动。一是在专业上,根据婴幼儿发展中的个性需求,开出一批有特色的“宝宝屋”。二是在队伍上,组建1-3岁婴幼儿教养方式联盟,研发从业人员培训课程,为区域内从业人员培训提供专业支持。三是在机制上,区教育局将牵头卫生、公安、消防等部门,共同研制社区“宝宝屋”运营规范标准。
静安区教育局副局长孙忠表示,目前江宁路街道已率先在全市完成常住人口15%社区托额的托育服务圈覆盖,整个静安区已建成7个社区“宝宝屋”,今年全区将完成社区100%全覆盖。
专业育儿师带着孩子做游戏。 江宁路街道供图
2022年底,上海市教委等10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本市社区托育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条例》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各区政府和各街镇政府在社区托育服务资源建设及管理工作中的责任。
目前,上海全面建设社区托育服务“宝宝屋”,全市各街镇根据辖区内人口结构、托育服务需求以及社区内公共服务设施资源配置情况,积极规划和布点,有的整合社区资源,在党群服务中心、为老服务中心等设施内建设相对独立的“宝宝屋”,有的利用居住小区配套设施、街面房屋等建设“宝宝屋”,也有的向辖区内的幼儿园购买服务,共同建设“宝宝屋”。静安、普陀、奉贤、浦东等区率先进行了“宝宝屋”的建设,形成了样态多样的临时性照护服务站点。
上海市教委托幼处处长孙鸿介绍,“十四五”期间,上海按照街镇1-3岁常住幼儿数的15%配置“宝宝屋”托额,其中五个新城地区按不少于20%的比例配置。全市街镇“宝宝屋”覆盖率达到85%,中心城区街镇“宝宝屋”覆盖率达到100%。
在上海奉贤区科学育儿指导活动现场,家长带着孩子一起体验结构拼搭。
上海率先出台规范托育服务的“1+2”文件,构建托育服务体系。目前,全市开设托班的幼儿园近1000个,占幼儿园总量近60%,占托育服务机构总量近80%;普惠性托育服务机构863个,占托育服务机构总数的66%,已初步构建形成以幼儿园托班为主体,普惠性资源为主导的托育服务体系。
标签: